-
项目名称:设计丰收 城乡交互项目负责人: 娄永琪
项目简介:
设计丰收是一个城乡互动领域的创新创业平台,从2008年开始,设计丰收就在上海崇明岛仙桥村开展设计研究,希望能从设计思维出发,发掘乡村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潜力,促进城乡交流和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仙桥村的实验性工作,创造一个研究和实践的“原型”来讨论城乡发展的未来愿景。
-
项目名称:章堰丰收 城乡交互项目负责人: 娄永琪
项目简介:
“章堰丰收”提出了一个乡村振兴新思路:通过需求升级、循环经济、社群思维和平台逻辑“四大范式转型”,颠覆将乡村作为 “消费终端”的旧思维,把处于产业链高端、创新链前端的乡村“未来产业原型”打造作为核心战略。“章堰丰收”以创新生态农业为基底,融合“智、农、工、商、旅、文”,打造“乡村硅谷”,从将乡村作为全新的“创新源头”,提出破解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难题的上海方略,这是上海乡村振兴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
项目负责人: 曹楠
项目简介:
CarePre是一个智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该系统扩展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根据病史患者的病历预测其即将发生的诊断事件。该系统包括一个交互式框架以及直观的可视化工具,旨在支持诊断,治疗结果分析和分析结果的解释。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病患的历史电子病历数据,精准预测病患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及不同诊疗方案所带来的不同疗效(预后分析)。
-
项目负责人: 孙效华
项目简介: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已超过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一半。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肿瘤的治疗和关护变得日益复杂和迫切。利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把病患从确诊前的入院检查到治疗后的每一次定期复查过程中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治疗方法决策从而驱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
项目负责人: 孙效华
项目简介:
本研究探索未来 10年汽车HMI 的设计趋势和创新方向,提出自组织界面的概念,它是一种模态的,能够自行组织信息和结构的响应式界面设计理念,系统能根据 HRI 系统计算出的需求而变化界面中的功能和布局,自组织的界面在不同的上下文场景中发生变化,以适应用户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智能驾乘需求。项目详细的研究了自组织界面的运行机制、层级架构和组织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设计了典型驾乘场景下的界面组织示例。
-
项目名称:创成式飞机座椅设计方案 交通方式项目负责人: 莫娇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由波音(中国)有限公司委托同济大学研发的飞机经济舱座椅设计优化设计项目中的激进方向设计。项目公开部分设计方法与成果,期望面向国内飞机座椅制造企业打开以试航投产为目的的研发途径。
-
项目名称:中国“数制”工坊实验室 创新教育项目负责人: 丁峻峰
项目简介:
中国“数制”工坊实验室,继承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实验室为核心的全球Fablab网络和课程-<HTMAA|如何制造万物,美国哈佛大学合成生物课程,立足中国创客创业生态链,打造本土社会可持续,经济改革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国从“制造中国”往“智造中国”的飞跃。在多年的创客教育实践中,开发了一套 “艺术和科技相融合”的“双语STEAM课程”,不断塑造AI时代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室以团队自身研发的“智造学术X”课程为基础,以 “物体|Object”+“电路|Circuit”+“编程|Programming”为知识构成,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顶层构架,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层次、心理和思维特点,融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获取的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的常识及艺术创作力,形成一个面向学生价值终端和构建校区体系化的STEAM教学系统和商业模式。
-
项目负责人: 徐江
项目简介:
针对复杂设计认知过程及其概念演化研究的模糊与不确定问题,从设计认知语义推理及链接关系表征出发,以设计认知沟通文本为基础,建立集成数据链接、过程链接和概念链接的多维设计认知模型。该模型采用矩阵存储语义链接数据,处理非结构化设计认知数据,进而融合确定性信息理论 T-code 编码方法与链接表求取链接节点熵值,评判设计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实现关键创意概念捕获和剖析设计意图转换。在非时序化的概念空间关系构建方面,基于语义网络的聚类分析设计认知的概念演化,并回溯提取演化路径。以此为基础,运用实例分析验证多维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开发设计认知可视化辅助分析工具,从多维度提供设计修改和评估依据,提升设计认知计算研究效率。
-
项目负责人: 范圣玺
项目简介: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诚然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的表现手段及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思维结果外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代替不了人类设计思维本身,如何提高设计这一创造性行为的主体——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始终是艺术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设计在满足以往的以形态和色彩为重点的设计要求的同时,正开始向创意引导型设计的方向转换。本研究在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作了探索和研究。
-
项目名称:四平空间创生行动 社区营造项目负责人: 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
项目简介:
四平空间创生行动是一个关注设计如何作用于都市社区建成环境的研究实践项目,旨在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探讨实体空间及社会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情境,激活设计因子在都市生活和建成环境中的干预和催化作用。“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希望通过创意设计,把大学知识、人才等资源更多地向社区、社会溢出,承担起大学“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历史使命,为共创城市生态友好型社区贡献力量。
-
项目负责人: 娄永琪
项目简介:
NICE 2035是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支持型社会创新实验,旨在用足大学的人才、创意、科技、资本和转化支撑,聚焦未来生活方式,由设计思维驱动,从需求和用户出发,用“生活实验室”方法,聚焦真实世界的挑战。项目通过一系列扎根社区的,“小而互联”的,跨学科整合和逆向创新项目,推动大学知识和资源溢出,创造新模式和新经济,使社区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末端走向前端。
-
项目负责人: 吴端
项目简介:
色彩具有快速阅读和快速识别的特点,因此空间中的大量信息需要色彩帮助传递,尤其在人流量大且导向疏散信息量大的地铁空间。而由于目前色彩设计未充分考虑色觉障碍人群,部分对色觉正常人群适用的配色方案却对这部分人群的识别造成困扰,对他们的公共生活带来不便,并隐含安全隐患。通过对色觉障碍人群混同色的研究,建立并优化能够辅助色彩设计的混同色模型,能够帮助标识设计选择恰当的色彩,在不影响色觉正常人群的识别率的同时,大幅提高色觉障碍人群的辨识度。本研究以色度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色觉障碍人群样本收集测试,整理我国的色觉障碍混同色模型;以地铁标识系统色彩使用状况作为研究案例,以标识系统设色的原则为基准;根据基于色彩计算的CIElab混同色模型整合不同色觉障碍人群的混同色参数曲线,通过转换计算和样本测试,优化成为更适合色彩设计应用的HSV模型参数和基于色彩输出的CMYK模型参数,并尝试建立标识色彩配置的验证系统。
-
项目负责人: 王琦
项目简介:
将传统旗袍与可穿戴技术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利用智能纺织材料与智能算法为旗袍添加新的动态表达维度,使之可变化、可交互,在一件旗袍上实现四季图案的变化,描绘花枝从新叶出芽,含苞待放,繁花盛开到金风玉露,白雪皑皑之景。
-
项目负责人: 范凌
项目简介:
通过对“上海文化”品牌的研究和趋势分析深度挖掘品牌视觉风格需求,重点聚焦年轻人文化自信后中意的海派“国潮”风格。研究运用机器学习对视觉设计中的规则和元素进行结构化事宜;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生成 “上海文化”品牌视觉作品解放人力的可行性; 引入专家和用户角度评价的模式提升设计质量; 改变以往数据只作为优化需求端资源的常态,创新地将数据应用于供给端的设计内容生产,全面赋能“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创新。